9月17日晚11时,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新园依旧灯火通明,这里多家企业正在“挑灯夜战”赶制订单和攻克关键技术。
在皓天科技的智能化发酵车间里,高级工程师李振宏正紧盯监控屏上跳动的数据参数,一批即将发往欧洲的骨化醇原料药正在完成最后阶段的生产。“这是皓天科技今年的第12个国际订单,明天就要发往瑞士诺华集团。”公司总经理薛吉军眼中难掩自豪。
在百源基因实验室内,研发骨干王雪娟博士手持移液枪,精准分装着最新批次的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检测试剂;而在相距3公里处的中农威特的P3实验室,研究员张敏带领团队已连续奋战36小时,正在攻克亚单位非洲猪瘟疫苗毒株鉴定的最后一道技术屏障。
政策赋能,激活创新动能
兰州高新区紧抓国家自创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攻关试点机遇,落实《兰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,构建“引导—激励—保障”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,推动产业集群迈向高端。
“税收优惠让我们敢啃技术硬骨头。”薛吉军表示。借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,该公司将减免的380万元税款全部投入13个原料药研发,其中6个品种已获批上市。
高新区还打造梯度培育体系,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跃升,并通过科技金融“一站式”服务,优化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审批流程,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明星企业崛起,创新成果涌现
在政策与产业生态的双重助力下,兰州高新区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:
陇神戎发药业:创业板上市公司,拥有25个中成药品种,旗下“陇神”“普安康”商标获评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。
西脉医疗: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TiNi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械占国内70%市场份额,其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累计植入超8万例。
皓天科技:全球50强药企的原料药供应商,18个产品完成国际注册,年研发投入超3000万元。
中农威特:口蹄疫疫苗领域标杆,猪用二价灭活疫苗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,正加速非洲猪瘟疫苗研发。
百源基因:聚焦分子诊断,已获24个医疗器械生产批文,技术转化效率显著提升。
这些企业共同构筑起兰州生物医药产业的“创新矩阵”。
平台支撑,加速成果转化
高新区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,搭建全链条创新平台:
山东大学甘肃研究院:利用AI技术提升药物筛选效率30%以上。
兰州大学·西部药谷:推动新药研发与成果转化,成为校企融合典范。
P3实验室生物医药与疫苗研发中心:新获CNAS资质,承接国家级疫苗验证项目,为行业提供关键研发支撑。
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新园:入驻企业40余家,三期建设加快推进,形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生态。
此外,1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4个中试基地正加速建设,打通科技成果转化“最初一公里”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迈向国际,打造西部科创高地
“我们的原料药已走向全球。”薛吉军抚摸着发往瑞士的样品箱说道。2024年6月,他荣获“发明创业奖”,其团队研发的雷芬那辛原料药成功打破国外垄断。
中农威特刘学荣展望:“要让中国自主研发的疫苗守护全球健康。”西脉医疗唐琰表示:“我们将继续推动医疗器械创新,为人类健康贡献兰州智慧。”
兰州高新区党工委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围绕“366”生物医药产业体系,持续优化创新生态,力争到2027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,成为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